梁冬:一切睡不好的觉,都和内在的对抗有关!
01视角越狭隘,看这个世界和别人就越黑暗
小知,不及大知。
也就是说,活在很小的意识雷达范围里的人,是无从知道更宽阔的意识雷达映射下的世界的。
比如川普,天天指责美国的经济不好,是因为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。
结果,一个从中国前去的操着流利英文的前英语老师马云,在一个论坛上用简单的几句话,就让美国的媒体大惊失色。
他说:“美国在过去30年总共花了14万亿美元去打仗,如果你拿这个钱在美国国内投资基建、帮助民众和开发中西部,会带来很大的改变。”
巴菲特,前些年买了一个美国的铁路公司的股票,看来又要暴涨了。
因为,川普肯定会在美国发起新一轮的财政扩张政策,推动美国的“铁公基”——铁路、公路、基础设施建设。
巴菲特的股票,真实地反映出了他的眼界。
那为什么,别人看不到一个铁路公司的价值,而巴菲特能看到呢?
为什么,当川普在指责是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工作的时候,马云能看到其实是你们自己打仗打的呢?
这就是,小知和大知。
你的见识,来自于你的视角和视野。
一个视角狭隘的人,很容易看见别人的黑暗。
一个视角宽阔的人,很容易看见世界无处不在的机会,甚至可以引以为用。
《庄子》说,小知不及大知,大知能够看到小知看不到的东西。
我们,都能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误会——领导不知道自己有多能干,客户不知道我们为他做了多少不容易的功课,员工不理解领导白天做老板、晚上睡地板的辛苦…
这些,都是常见的小知,如果你能够看宽一点点,你就会变得不那么容易生气了。
《论语》里面,有一句话叫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为什么,那些统称为“君子”的人,他能够在别人不了解他误会他的时候,不生气呢?
不是因为,他品格高尚,也不是因为他被训练得不生气、不哭泣、不放弃,而是因为他有更宽阔的智慧。
他能看到,一个简单的事实,那就是别人不了解你,而你其实也不了解别人。
如果你能理解,你不了解别人这件事是如此地普遍的话,你就可以对别人不了解你产生深深的同情,这种同情只有同情,而没有憎恨。
这是“人不知而不愠”的智慧基础,“小知不及大知”,说的就是这个东西。
有一样东西,叫做无影灯,其实很简单,就是一圈灯。
当灯从左上角,打过来的时候,自然就会在右下角产生一个影子。
但是,如果在右上角还有一个灯,那这个影子就不存在了。
如果,它是一圈灯,自然就更不会有影子了。
《心经》里说,“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”,有阴影的地方叫无明。
是什么东西,障碍住了你的所见,让你产生了心理的阴影?那个障碍物是什么?
那个障碍物,就是你的偏见,就是我们看问题时小知的角度。
一个,只有一个角度看问题的人,很容易陷入简单的判断。
你批评,任何东西的时候,你是否会有一个暗暗的自我觉察:
有没有可能,我陷入的是一种意识雷达太狭窄而带来的偏见呢?我是否落入了小知的角度呢?
《庄子》,在“小知不及大知”里面,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猜想:
我们每一个人,都应该有意识地告诉自己,很可能对于更宽阔意识雷达的人的视野来说,你还处在偏狭当中。
而因为这种偏狭,产生的骄傲、愤怒、怀疑、不满、妒嫉等情绪,都只是因为“无明”。
所以说,糟糕的情绪不仅仅来自于糟糕的习惯,更来自于没有打开的智慧。
什么叫智慧?
《庄子》所说的智慧,就是大知,就是你是不是可以随时随地地变换很多的角度,用不同的维度去看一件事情。
如果,你发现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,变得更加能够从多角度看一个问题,变得更加从容的话,那恭喜你,你大知了。
庄子《逍遥游》中说: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。
你是不是,会被“我有功劳”“我需要刷存在感”“我有作用”等意识所绑架?
而庄子,用整篇《逍遥游》所讲的,就是如何不被各种事物所绑架。
如何,不被关于“大和小”的概念所绑架。
如何,不被“我有用”还是“我没用”的观念所绑架。
如何,不被“我到底是好还是坏”所绑架...
《金刚经》里,有四句特别有力量的话:“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。”
你看到《庄子》说“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”,再看到《金刚经》讲“无我相,无人相”的时候,你会不会觉得一种强烈的震撼?
他们,其实在讲同一件事情。
《金刚经》里说的“无我相”,就是不要被那个所谓的“我”的概念绑架。
“相”大概可以翻译成“观念”或“概念”,你在心里的那个“相”,就是你的观念所形成的那个状态。
不要,被内在的那个关于“我”的概念所绑架,叫“无我相”。
不要,被别人心目当中的“你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”所绑架,叫“无人相”。
不要,被一个时代的洪流趋势所绑架,人云亦云,随波逐流,随大溜从众,叫“无众生相”。
所以,我们从《金刚经》的这四句话反过来看《逍遥游》时,我们似乎就可以感受到,人类最聪明的智者到了某个状态都会涌现类似的感慨。
什么叫“成佛”?不是说金光闪闪,不是法力无边…
所谓“成佛”,其实只是成为一个内在自我、自在、自由、自信的人。
当有了,这样一种心智模式和心理能量的时候,自然而然地,一切事情都不会给你带来过多情绪上的困扰。
我们的贪嗔痴慢疑、怨恨恼怒烦,其实恰巧就是因为我们有了人相、我相、众生相和寿者相。
用庄子的话来说,我们被一种真假、美丑、权利、个人品牌、是否有用、是否有文化、是否有人生意义…这种隐约的内在观念绑架了。
06我们的不幸福,是内在的心智模式构建的
庄子在《逍遥游》里,用了一个又一个像蒙太奇一样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看:
我们的不自由、不快乐,是如何借由我们内在心智模式构筑起来的。
比如,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有了恐惧的习惯。
现在看过来,可能是因为从小我们的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,不知道除了用恐惧之外,还有什么更有效而快速的方法。
于是,他们用了老虎、用了派出所民警干部,来恐吓我们就范,赶紧吃饭、赶紧睡觉、赶紧做作业。
当我们,后来不再害怕老虎,不再害怕民警的时候,却留下了害怕的习惯,它是如此地隐形,以至于我们没有发现它,但它限制了我们的逍遥。
还有一些人,是因为从小他的父母告诉他你不够优秀,所以很多的人会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所拥有的这一切。
有一些,长得很漂亮的小女孩儿,她的妈妈可能会很担心她小时候把自己弄得太漂亮会不利于学习,会有意地把她弄得不那么漂亮。
当她长大的时候,她对自己的性感、美丽就会产生一种深深的暗暗的恐惧,她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。
还有一些父母,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告诉他们,我们家很不容易,你读书要珍惜,爸爸妈妈赚钱很困难。
这样的教育,虽然能够让小朋友建立起珍惜财富的观念,但同时也让这个孩子在这一辈子都不相信,自己可以去拥有财富。
这就是,我们是如何成为一个习惯性恐惧、习惯性觉得自己不够优秀、习惯性觉得自己不配、习惯性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的人的。
我们不得不发现,每一个人都在过往的种种时间、种种机缘里面,形成了以上种种的心智模式的障碍。
是这一切禁锢了我们,让我们成为了一个不自在的人。
我们,不需要抱怨父母,因为父母也是这样走过来的。
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,所以《金刚经》才讲“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”,所以《庄子》才讲“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”。
我们,需要的是走出来。
我们,不需要去抱怨,我们只需要觉察。
当我们,觉察到所有的不快乐、不自在、不幸福,都仅仅是因为有一个隐形的罩子在禁锢着我们的时候,我们就开始勇敢地迈向了自由的方向。
在入睡之前,或许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练习,去想一想那些最让你不爽的人。
因为,这个最让你不爽的人,会真正地帮你发现你不爽的原因。
那个,让自己不爽的原因,就是你内在的恐惧,内在的分别心,内在的担忧。
当你了解,那只是一个概念上的假想的时候,或许你就可以放下与它的对抗了。
你无需告诉任何人,但你必须要自己知道,你在和什么对抗。
由于,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地竞争,所以习惯性地对抗就构成了我们心智模式的一个必然。
它帮助了人类的演化,但同时有一个副作用。
这种习惯性的对抗,让我们不懂得如何去爱,甚至不懂得如何爱自己。
让我们,心生憎恨之心,让我们无法接受一切,让我们在与他人的沟通过程当中,有意无意地成为了一个竞争对手。
它让我们不快乐,让我们最终产生许许多多的遗憾。
所以,孔子说仁者无敌,他说的意思就是一个真正地接近于逍遥状态的、有广泛的同情心和智慧的人,是不会轻易地树立自己的敌人的。
他在,与众生互动的过程当中,会找到如何与他们和谐相处的方法。
这一切,都来自于我们对事情真相的洞察和理解。
一切睡不好的觉,都和你内在的某一项的对抗有关,找到它,发现它,解开它,接受它。
当你睡好觉以后,你会在第二天早上发现自己像一个孩子一样,充满了勃勃的生机。
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,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“赞”+“在看”,谢谢!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
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
👇点击“阅读原文”
山楂大枣莱菔丸 等你来!